(通讯员 江玮航)西陵两岸,三峡库首;归国旧地,再迎一秋。一路聆听古老的楚辞嗟叹,欣赏孕育明妃的钟灵毓秀之景,海洋学院学子将求索的目光投向古老鄂西群山之间,追寻远古奥秘。岁月悠悠,为真理求索的道路尚且漫漫;沧海桑田,沉积作用的进退和海陆构造的变迁是否还为今朝人杰留下过沧海遗珠。带着于周口店孕育的求真精神,海洋学院学子们风雨无阻登临一个又一个山顶,在一面又一面太古的野外露头前久久伫立,与无数游玩的旅者擦肩而过。也许未来的某一日,他们也会成为路过的旅者,同样为这段难忘的回忆久久驻足。
9月6日至9月20日,孙启良副院长、蒙冕模教授、何云龙副教授作为带队老师,杜清平主任为辅导员、硕士研究生江玮航为助教,带领39名本科生在中国地质大学秭归实习基地开展了野外地质实践教学。教师通过野外实地察、地质技能实操、野外展板讲解和专题课程等丰富的教学手段,强化了学生课堂所学相关知识,训练了“将今论古”的科学思想,引导学生透过地质现象剖析成因机制,培养科学思维。此外,课程思政教育也贯穿整个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中蒙冕模老师对我国目前的能源形势做了详细的介绍,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刻理解了海洋强国战略、能源矿产资源的重要性。
本次实习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实习区古海洋地层丰富。从新元古代拉伸系海陆过渡相莲沱组到二叠系海相沉积茅口组,海相地层剖面尽收眼底,跨越了5.28亿年的远古时代。本次实习路线涵盖了青林口、罗家村、茅垭村、黄花场-王家湾、链子崖和高家堰,除了一些传统的地质点位以外,还添加了体现海陆变迁的洋壳露头,不仅深化了每条路线重点认识的地质现象,还拓展了各路线相关海洋地质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海洋学科的认知,提升了学生综合能力。
二是充满人文关怀,利用有限物资条件为师生创造无限乐趣。教师节,学院师生与资源学院举办联欢晚会,师生之间增进了交流,融洽了情谊。中秋佳节,学院学生积极报名参与基地举办的月饼制作活动,大家齐聚一堂,在小小的月饼上灌注节日祝福,其乐融融,这样丰富的活动为火热的实习生活增添了一分别样的色彩。
三是思想教育贯穿全程。秭归地处三峡库首,是中国内陆流域治理和国防安全的重要区域。本次实习涵盖多条库区路线,实习过程中,学院师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论述,结合实际讨论了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性,强调海洋学科重要性的同时,使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海洋资源的丰富性以及巨大的开发潜力。蒙冕模老师讲述了如何通过将今论古的思维方式,打开发掘资源能源的思路,并强调了资源能源开发的重要性。
9月14日,李建威校长一行赴秭归实习基地,询问师生在基地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叮嘱师生注意安全,珍惜难得的实践机会,并到宿舍慰问学生,与同学们亲切交谈,了解野外实习收获、感悟;下午与在基地实习的师生代表分别座谈,听取师生意见建议。李建威校长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并亲切勉励学生在实习实践中学知识长技能强本领,投身地质报国,建设海洋强国。
野外教学结束后,学生通过对野簿记录情况、标本识别、罗盘使用、笔试和小组选题汇报等多方面综合考核,圆满完成了野外教学实习目标。本次实习增强了同学们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野外环境地势险峻,尤其是链子崖路线长、陡崖多,稍有不慎便有跌落悬崖的危险。在陡峭的台阶上何云龙老师一马当先为师生带路,危险处帮扶师生,全力保障师生人身安全;孙启良老师和蒙冕模老师对每一处典型构造、化石遗迹都做了详细清晰的讲解,学生反响热烈。本次地质实践,各班以小组为单位,无论是野外实践还是小组选题汇报,学生培养了强烈的团队意识,艰难的路线依旧充满欢笑。
本次实习不仅巩固了课堂学习内容,训练了地质技能,而且还提升了学生们的野外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了学生们的科学思维。241221班于旭聪同学表示:“野外地质实习让我认识到,无论何时只有脚踏实地做事才是首要任务”;241222班何长桥同学表示:“实习不愧为丰富的野外课堂,使我明白课本理论需要在实地得到验证,并让我对地质现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9月20日,同学们有序收拾好行李,挥手告别秭归教学实习基地,满载着这半个月以来的收获踏上回程的班车。短短的两周时光里,有磨练,有挑战,但更多的是成长。同学们不仅拥有了更深刻的专业认知,还磨练了野外实践技能,在大家一致努力下,本次秭归地质认识实习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