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访企拓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赴大连中远海运川崎和大连中远海运重工开展访企拓岗活动

浏览: 编辑:陈波 来源: 时间:2025年07月22日 17:35

为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海洋工程领域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7月17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党委副书记钟苹、副院长陈刚、团委书记陈波一行赴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及大连中远海运重工开展访企拓岗,校企双方就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议题达成多项共识。海洋学院大连籍学生代表参与活动。

上午:聚焦前沿领域,共话人才战略

在大连中远海运川崎,公司党委副书记王玉明详细介绍了企业发展概况。大连中远海运川崎由中远海运与川崎重工合资设立,年造船能力240万载重吨,聚焦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公司优势特点显著:其一,技术实力雄厚,融合中日双方先进造船技术与管理体系,拥有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自动化装备及智能制造技术;其二,生产设施先进,配备亚洲最大船体车间、700米船坞、20余条自动化生产线,陆域与水域面积总计354万平方米,形成“2坞4泊位”生产格局;其三,绿色智能领先,专注清洁能源船型研发,推行绿色化生产理念,手持订单排至2029年。

钟苹副书记介绍了学院“一理一工”的学科特色,表达了深化校企合作的积极意愿,提出推进卓越工程师计划及订单式联合培养模式。双方还参观了企业展览馆及生产车间,深入了解企业发展历程与技术优势。

下午:深化产教融合,共促协同发展

在大连中远海运重工,副总经理郑克雄介绍,公司成立于1992年,并于1997年正式营业,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修理、改装、建造基地之一,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中国第-FPSO改装工厂”,大连市“绿色工厂”。公司是集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修理、改装和建造业务为一体的“三业并举”企业。公司技术实力雄厚,生产设施先进,行业地位突出。

陈刚副院长结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提出联合攻关绿色修船技术、海洋风电工程、智能船舶通信导航等交叉学科方向。钟苹副书记建议共建“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推动长期实习合作。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李丽娜则强调,希望学校开设AI、智能制造等通选课程,加强学生数据分析、计算机编程等应用型能力培养,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模式助力学生快速适应企业需求。

此次访企拓岗活动为校企双方搭建了深度交流平台,未来双方将以联合培养、科研合作、实践基地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海洋工程领域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为海洋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