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招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培养 > 研究生招生 > 正文

因海而生,向海而歌——走进海洋学院

浏览: 编辑:陈亮 来源: 时间:2021年08月27日 10:41


海洋学院


一、学院概况

海洋学院始源于20世纪50年代学校组建的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教研室,成立于2016年,现有海洋科学湖北省重点学科1个,海洋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个,海洋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个,地质工程专业学位授予权1个,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现有教职工55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2人、讲师3人,拥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等高层次人才。

学院拥有丰富的科研积累和坚实的学科基础,是中国高校中最早发展海洋地质学科的单位之一,是教育部与原国家海洋局共建的17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学院先后选派六位科学家参加大洋钻探项目ODPIODP科学调查。依托地质学与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形成了以海洋地质与资源为主要特色,以海洋化学、海洋环境和物理海洋为重要方向的科学研究格局。

海洋学院在北戴河、周口店、秭归有三个地质学野外教学实习基地,在厦门、杭州、海南、湛江等地建有“产、学、研”教学实践基地,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省部级平台24个,为海洋专门人才培养提供坚实保障。

二、学科专业

一级学科博士点

海洋科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

海洋科学

专业学位授权点

资源与环境

研究生联培计划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研究生联合培养

三、师资力量


四、研究团队


五、名师风采

解习农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盆地分析、石油地质、海洋地质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2000年被评为湖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2年入选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计划。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油气重大专项课题多项,获多项省科技奖项。

孙军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生物海洋学/浮游生物生态学、初级生产力及其调控工程、全球变化和酸化下的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碳循环和相关元素生地化循环等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

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2014年入选2013年度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杰出青年科学家奖,2015年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科院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近年来,先后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863计划、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重点方向项目等40多项课题;发表论文280余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教育部等会评专家,AOS主编助理等8个海洋类期刊编委;UNESCO/IOC TrendsPO工作组核心成员。

任建业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盆地分析、石油地质、海洋地质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入选2020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在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2012年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其主编的《海洋底构造导论》获优秀教材二等奖;作为副主编出版的层序地层学原理、方法与应用(王华、陆永潮、任建业等,2009获得中国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教材一等奖。

郑彦鹏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海洋地球物理探测、地球物理勘查、大陆边缘地球物理场特征、大洋深部构造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2020年入选中国地质大学地大学者学科领军人才,2015年所参与科研项目分别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中国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拥有作为第一发明人专利3项。作为负责人或骨干成员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极地环境考察与评估专项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姜涛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海洋地质与资源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油气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计划集成项目、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获得20172015年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3年度海洋人物提名,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三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等多项荣誉。

王家生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目前主要从事现代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地质系统的沉积学、矿物学、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等地质记录和地史时期古海洋甲烷事件有关的古环境、古气候和成矿作用等,长期从事地质学和海洋地质学的科研工作。目前主要利用“将今论古”原理探索现代和地史时期的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地质系统的沉积学、自生矿物学、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海洋极端地质环境的地球生物学过程、成矿作用等研究,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多项。

陈刚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海洋探测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

主持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调协作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荣获2013年国家测绘局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国家测绘局测绘地理信息教学成果三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项。已授权发明基于LiDAR的复杂地质背景区滑坡识别方法及系统等多项专利。主编公开出版教材《测绘工程实习指导书》、《全球导航定位技术及其应用》,副主编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测量学》1本等多项教材及专著。

吕万军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深海资源探测技术与装备研究、海洋水合物地质地球化学、成矿成藏过程实验模拟、数值模拟技术与软件开发、实验地球化学技术、包裹体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入选者,国土资源部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天然气水合物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终身会员,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终身会员。在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子课题、国家水合物专项协作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

孙启良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深水沉积盆地流体活动对资源(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环境(海底极端环境及其生物作用)和地质灾害(海底滑坡、超压浅层气和浅水流等)的影响。另外,对南海北部中新世以来的古洋流活动、岩浆对构造的响应已经深埋碳酸盐岩溶蚀等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参与编写《海底构造与海洋地球物理学》《南海深水沉积与储层的地震识别》等教材,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优秀论文奖等奖项荣誉。

宫勋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大百人”,主要从事物理海洋学、气候动力学、古海洋古气候学、气候非线性过程、地球系统模式等方向教学研究,代表性国内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重点专项: 欧亚气候快速和极端变化对北极海冰的响应及反馈机制研究、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国际组织活动基金、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功能实验室基金项目等。

吕晓霞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海洋有机地球化学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其中含不同时空条件下微生物与碳循环的相互作用、古气候与环境变化重建、海陆相互作用过程中微生物功能群与环境的协同作用,沉积物中不同来源的有机质在传输、运移、沉降过程中所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等领域。主持并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开放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蒋浩宇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物理海洋学和海洋遥感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兴趣包括: 海洋涌浪、全球及区域波候变化、测高卫星海洋应用。代表性科研项目主要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深海应急响应示范系统构建”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深圳海域海洋动力环境预报系统开发建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多源卫星遥感的全球涌浪起源与传播路径研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项目海洋动力环境微波遥感信息提取技术与应用等,荣获获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中国航海科技奖二等奖等多项奖项。

赵恩金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目前主要从事海洋工程及海洋水动力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海洋结构物冲刷及动力响应分析、海底管线防护技术、海洋环境水动力分析及岸滩演变等,作为主要发明人,其水下管线导流抑振装置等多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

杜学斌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沉积地质学、石油地质、海洋地质(能源)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其中含细粒沉积非均质性、南海生物礁与油气成藏,层序地层学与隐蔽油气藏等领域。

雷超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海洋地质、盆地分析、海底构造及其相关石油能源地质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如下:大陆边缘盆地动力学、源-汇系统和构造-地貌学,洋陆转换过程和盆地发育机制及其沉积过程和石油资源聚集效应。

刘恩涛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沉积盆地分析与沉积学、盆地流体年代学盆地--体系研究等方向教学研究。代表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莺歌海盆地深部流体幕式活动历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构造热事件对伊利石形成过程的控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浅海外陆架海底扇-水道重力流发育机制与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基于特征同位素及指示组分的资源类矿产品产地识别关键技术研究等。

李家彪院士 兼职博导

海洋地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兼职博导。浙江省杭州市人。200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任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所长,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际标准化组织海洋技术分委会(ISO/TC8/SC13 Marine Technology)主席,曾任国际大洋中脊科学组织(InterRidge)联合主席。 长期从事海底地质科学与海底探测工程技术研究,拓展了海底科学海洋维权应用的新领域,系统开展了划界地质学和深海热液硫化物找矿的技术理论研究,在我国大陆架划界工程和国际海底硫化物圈矿工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蔡锋 教授 兼职博导

现任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兼职博导,博士。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导。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海洋学会理事长,福建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福建省九三学社副主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主要从事海底地形地貌、海滩动力地貌、海滩养护技术研究与应用领域的研究。

Dorrik Stow 教授 兼职博导

Stow教授是国际著名的沉积学家、地质学家、海洋学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兼职博导,迄今发表了三百多篇论文、报告,编撰了诸多的书籍与专辑,在深海沉积方面有极高的造诣。在他的学术生涯中,他科学考察过世界上所有的大洋,在50多个国家进行访学或者工作,并在世界范围内积极讲学。与此同时,他在油气公司工作或者与其合作,特别致力于深海油气勘探及新发现的致密储层方面研究。他曾主持了对印度洋的国际大洋钻探,现在是IODP 339航次针对地中海溢流研究的联合首席科学家。他在地学发展,技能培养,由其是油气能源、减轻灾害、地学教育和海洋管理方面一直保持很高的兴趣。

研究生导师详细信息参见网址:

https://cmst.cug.edu.cn/szll/js.htm

六、科学研究

科教平台

拥有7个专业实验室:


科研成果:

5年承担国家级和产业部门重大横向科研项目296项,累计科研经费约1.33亿元;

国家863973子课题(专题)1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4项、国家海洋重大专项配套课题16项、省部级(重点)课题49项、重大横向课题36项等。


七、研究生国际化培养

组织20余人次参加J.ResolutionChikuyMarion Dufresgne太阳号大洋一号海洋四号琼沙三号等国内外科学考察船在赤道西太平洋、东北太平洋、西南印度洋、北大西洋、北冰洋以及中国海域、鄂霍次克海、日本海、日本南海、挪威海等地的地质调查和环球考察。

大力开展与国际一流学者、一流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和实质性合作,积极参加海洋领域国际科学研究计划和重要的航次。

1.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斯特里普海洋研究所;

2.德国不莱梅大学、HZG-海岸带研究所、亥姆霍兹基尔海洋研究所;

3.东京大学、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JEMSTEC);

4.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CSIRO-海洋大气研究中心;

5.俄罗斯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俄罗斯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

6.加拿大Bedford海洋研究所。








八、奖助体系

学校硕士学业奖学金:一等8000/年,覆盖面80%;二等4000/年,覆盖面20%。推免硕士生入学第一年全部享受一等学业奖学金;

学校硕士学业助学金:6000/年;

学校博士生奖助学金:一等为5.6万元/年,覆盖面15%;二等4.9万元/年,覆盖面40%;三等3.8万元/年,覆盖面45%

被遴选为硕博连读的推免生,硕士第一学年均可享受硕士一等奖奖学金和博士助学金待遇。


联系方式

官网

海洋学院:http://cmst.cug.edu.cn/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http://zhinengdayi.com/cugyz

电话

海洋学院研究生招生:027-67886129

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027-67885153

欢迎报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研究生!